菜单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文字里的研创园——在研创园邂逅光电的未来

时间:2022-02-10 点击量: 3412

640.png

在五合路与绿水湾路之间,坐落着一个规模不大的园区,这就是研创园光电科技园。3年前,这里只有零星的几家软件企业,空空的楼宇显得特别安静;自从研创园将这里规划为光电研发产业园区,并在这里建成光电公共技术平台以来,小小的园区一下子聚集了一大批企业。如今的光电科技园,有三百多家企业入驻,很难找到空闲的办公场地,哪怕是周末也是人头攒动、车位难求的一派繁忙景象。


熟悉光电科技园的人都说


这里面积不大却藏龙卧虎:全市高水平培育新研机构这里有3家,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更是不少。更重要是这里聚集了一批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做晶圆检测的、光电芯片的、半导体设备的等,有的已经做到行业内领先水平。这些公司的门头不显眼,只是有时看到一批批慕名前来参观交流的客户,才恍然觉得原来他们家这么厉害。还有一些看着刚起步的初创公司,没过多久就听说获得知名投资机构亿元以上的融资;或者又有一家公司前不久因研发某款产品进入世界级半导体企业供应商的名录等等。这样的创新案例见的多了,连园区门口的保安大哥都能就光电产业说出个一二三的,来来往往工作的人就更是司空见惯了。


听了这一番介绍的人不禁要问,这样的项目放到哪里都是抢破头的“香饽饽”,那么问题来了,光电科技园究竟有何魅力,能让好项目好团队纷至沓来呢?从载体平台规划到人才政策,其实答案就隐含在研创园近年来落实江北新区“芯片之城”产业定位和生态建设的精细设计中。



640 (1).png

2020年6月,南京创新周期间,研创园光电公共技术平台在光电科技园正式建成开放,这是长三角区域设备门类最齐全的开放式、共享型光电技术平台。高校云集的南京并不缺平台,但是这个平台对光电产业的价值,恰恰就体现在其“开放”和“共享”的属性上。熟悉光电产业的人都知道,技术与行业的细分领域纷繁复杂,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分立器件的研发与生产,也可能涉及到十几台套设备的配合衔接,从小试到中试,需要经历无数个方案的尝试验证,初创企业根本无法自行配置,更不要说培育一支专业化的工艺工程师队伍。研创园光电公共技术平台则可以针对这些早期研发验证的需求,实现专业高效的技术服务,为初创企业极大地降低成本和研发风险。很多进驻光电园的企业,就是先成为这个平台的使用者,而后逐渐将研发、产品和市场团队搬过来。在这个过程中,借助市场的力量,各类投资机构闻风而动,上下游产业有序聚集,衔接配套的光电产业生态初见端倪。

 


光电科技园里什么人最多?


当然是工程师最多。哪怕是公司老板,大多数也是工程师的穿着打扮。在这里,你根本就没有办法从外表来推断电梯里遇到的某人是什么职务和身份,也许刚才朝你点头微笑的中年人,领导团队研发出一台尖端设备,或者明天要去签署一份数额超大的投资协议,又或者他是一位资深的工程师,每天都醉心于技术研发。从光电园餐厅到写字楼,即使只有短短百米的距离,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人也一定会讨论工程技术问题,要么是纳米光刻的工艺制程,要么是光子计算的最新进展,热烈的讨论每天都在进行又每天都在更新。这参与讨论的人,好像根本没有专业的隔阂和年龄的代沟,上自50多岁的资深专家、技术高管,下至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大家讨论的话题总能调谐到一个频道上。


640 (4).jpg

说起大学生,这两年来光电科技园的还真不少。既有来自东南大学、浙江大学的,也有中国科技大学的,但从人数上看,地处江北的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毕业生显然得“近水楼台”之利。如果谁有兴趣做一个统计分析,光电科技园在这些指标上一定名列前茅:单位面积引进工科大学毕业生数量、就业大学生专业匹配度、新增就业人群中本地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等。支撑这些数字的是每天川流不息的园区班车,是配套齐全的人才公寓,是“名校优生”“宁聚计划”“实习津贴”“订制期班”等各类针对大学生的一系列补贴优惠政策。研创园在真诚地欢迎、热心地接纳大学生,大学生也用心在思考自己的未来,用脚在给新区的未来投票。


科学家预测,21世纪是光的世纪


自上世纪60年代激光发现后,平均每3年就有一项诺贝尔奖来自光学相关研究。光的许多应用通过医学、通讯、娱乐和文化,彻底改变了社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基础,全球光电技术及相关产业链规模超过1.8万亿美元。在这一轮竞争中,江北新区早已通过“芯片之城”产业规划提前布局,面向光电产业巨大的发展前景,研创园光电科技园这一片创业的热土,一定会迸发出更加灿烂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