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新华日报再次报道南智光电 平台引领孵化生态拓展

时间:2024-11-05 点击量: 1825


适应“生长”的生态

微信图片_20241104173441.jpg


如充电宝大小,顶头设置插孔,通过数据线便可直接连接相关设备。这是南智芯视(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芯片式大视场超构显微镜,其成像视场可达到传统商用显微镜同分辨率下视场范围的7—10倍。


微信图片_20241104174258.jpg



南智芯视(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孵化的企业之一,芯片式大视场超构显微镜是基于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李涛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转化而来的产业化产品。

这一高度集成的芯片式超构显微镜,被列入中国光学重要成果与十大进展。“其体积小、成像性能强,核心成像部件仅有‘芯片’尺寸,可以作为重要核心模块,非常灵活地适用于各种环境下的成像与检测仪器设备,例如显微内窥、微流控细胞计数、病理扫描等,满足高通量的观察化验与病灶诊断。”南智芯视总经理成钊宇介绍。

对于要持续寻求技术突破的未来产业而言,前沿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至关重要。江北新区建设光电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为企业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合作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助力。

微信图片_20241105085640.jpg


微信图片_20241105085645.jpg


去年刚刚落地江北新区的南京齐碳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奔着南智光电的产线平台而来。齐碳科技自主研发出了国内首款商业化纳米孔基因测序仪,手掌大小的测序仪可实现随时随地基因测序。齐碳科技经过多方考察后选择与南智光电进行深入合作,利用先进光子芯片产线的技术和服务进行纳米孔测序芯片的研发和产品迭代,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优异成果。

截至目前,南智光电先后服务创新创业团队300余个,为江北新区孵化和集聚企业40余家。

不久前,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以南京、苏州为核心承载区,首批确定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三大产业方向。其中,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落户于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内。

分中心将打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双中心”,以“教科产才”一体化推进,为基因及细胞技术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打开“研产贯通”新通道。

江北新区也是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所在地,今年年初实施的出入境特殊物品联合监管机制,显著缩短了医学样本的风险评估周期,从而大大提升了进出口通关效率。

“目前,一些常见类型医学样本的进口周期已经缩短至约一周。政府部门的政策创新,实打实地便利了企业的海外业务推广。”汪笑男对记者表示。

此前,江北新区(自贸试验区)区域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的成立、江苏省药监局审评核查江北新区分部的设立等,都是在为瞄准“未来”的基因及细胞技术等领域,提供加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可以预见,未来,又会有一批新的登上行业“顶峰”的技术和产品到来,筑起产业新高地。